今天是
福建农林大学
海洋之神8590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三下乡”社会实践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赴泉州晋江市“山海互联”数字助农实践队开展弘扬优秀“侯官文化”专项活动
发布时间 :2022-07-17 信息员:徐昊 文/图 浏览次数:153

近日,海洋之神8590cn组织前往闽侯县昙石村、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等地,开展了以“探寻侯官文化,焕活城市文脉”为主题的弘扬优秀“侯官文化”专项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寻访侯官遗迹、挖掘侯官故事、缅怀侯官先贤,提炼宣传以爱国主义精神和求学报国思想为核心的“侯官文化”精髓,通过探访昙石山文化、坊巷文化、古厝文化、民俗文化、漆文化、近现代名人名家思想与故事等,加强校地融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筑牢爱国爱乡思想。海洋之神8590cn绿伞党支部、e修哥团支部、“山海互联”数字助农实践队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活动。

文明乡村 生态宜居

昙石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州古文化的摇篮、先秦闽越族的发源地,福建海洋文明从这里开始,距今已五千多年的昙石山文化遗址也是在昙石村被发现的。昙石村曾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昙石村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同心协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建设。


在“全国文明村”闽侯县昙石村调研


在昙石村,师生一行走访了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昙石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公益楼、文化长廊等活动场所,近距离感受到了当地基础配套设施的健全完善。通过走访当地村民,队员们了解到,昙石村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全村小学生、初中生的学生学费均由村财政代为垫付,对考上高中、本科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也给予相当优渥的现金奖励。

“我们村60岁以上的失地村民,每个月除了县里面的补助以外,村里面每个月还会有几百块的补助呢!”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向队员们分享道。“还不止呢,逢年过节,我们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可以领到高龄慰问金,每个月的社保医保也都是村里面帮我们交的,现在的日子真是好,特别是近十年来,感受特别明显,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在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朴素赞美声中,浓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扑面而来。


在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合影


窥一斑而知全豹,得益于党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昙石村的沧桑巨变也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许多农村实现脱贫奔小康的一个缩影。e修哥团支部书记汤闽表示:“百姓小问题,桩桩大民生。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事,老百姓就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既要‘开眼看世界’,也要‘俯身解民忧’,用自己的知识才干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千年昙石 山海互联

20211018日,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昙石山遗址位于闽江下游北岸,距离福州市区21公里。遗址发现于1954年,迄今已历经十次面积不等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墓葬、灰坑、壕沟、陶窑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贝器和骨器等文物。队员们走近昙石山史前文物陈列展以及昙石山遗址考古挖掘现场,近距离感受到了昙石山文化的文明魅力。


观察昙石山文化层剖面堆积物


“昙石山文化遗址基本上是一处距今40005000年前原始社会晚期公共氏族墓地,其上层叠压着3000多年前的黄土仑文化遗物。2001年,我们脚下的昙石山遗址就被国务院列为了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伴随着博物馆解说员的讲解,队员们专注地观察着昙石山文化层剖面堆积物,并与讲解员不时提问交流。“大家眼前看到的便是昙石山文化层的剖面。昙石山体属于全新统长乐组冲洪积层,以浅黄色粉砂、粘质砂土和夹砾石砂土为主,遗址土壤为红壤,呈酸性,土层较厚,粘性强。”解说员结合现场剖面陈列,向队员们进行专业的讲解。

那么,昙石山文化遗址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据悉,19541月,福州闽侯县甘蔗昙石山村民在修筑闽江防洪堤时,发现了大量白色蛤蜊壳堆积层,并出土许多陶片、石器、陶纺轮等,省文管会负责同志到现场察看后与堤防工程负责人商妥,第一时间停止挖土并保护现场,昙石山文化遗址的神秘面纱由此被揭开。


在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参观考古发掘现场


在博物馆内,队员们被精致的陶器、石器、贝器、骨器等所吸引,时而驻足观察,时而相互交流。陈列柜内,一件件出土文物被整齐地放置在展台上,并标注基本信息。放眼望去,在文物器型方面,有的上部呈釜状,有的直口鼓腹、矮圈足,有的呈马尾形、镂孔奇特,有的哆口折肩斜腹、呈小圈足。而在纹饰方面,有的则饰细绳纹,有的腹饰凸棱纹,还有的饰篦点纹等等,纹饰类型不一而足、种类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也让队员们被昙石山文化的悠久灿烂所折服,一股渐渐涌起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观察福州地区文化遗址分布情况


“山海互联”数字助农实践队队长林承锦对此感叹道:“昙石山文化真的非常令人震撼,这么多的珍贵藏品,见证了昙石山文化作为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中国走向海洋文明的开始地之一。山海互联,向海而生。我为我的家乡能有这么灿烂悠久的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

侯官文脉 人杰地灵

三坊七巷一条街,半部中国近代史。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座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被誉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也是新时代展示福州活力形象的“城市会客厅”。在这里,队员们前往鼓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体验厅、福建省文学院讲习所、中共福州市委旧址、福建省非物质文化博览苑、严复故居、林则徐纪念馆等地,通过实地走访实物资料、文献资料、红色故事等,回顾侯官文化的历史发展。


瞻仰中共闽北临委福州办事处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1926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这是最早的中共福州地方组织,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地委成立后,领导工农学妇运动蓬勃发展,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在中共福州市委旧址,队员们走进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心灵洗礼。中共福州市委旧址主要展示了中共福州党组织历届机构及主要领导人简介,展示了在大革命时期,福州地区广大进步青年在党中央、团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成立共青团福州支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共福州地方执委,在党团的领导下成立各阶层工会组织,领导福州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迎接国民革命军入榕及合作打击北洋军阀势力,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行径等相关照片、文物和史料等。在瞻仰了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之后,绿伞党支部书记徐昊表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作为一名党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入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福建香制作技艺“


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博览苑,队员们近距离感受到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木雕、瓷器、漆画、香艺等福建省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展馆本身所在的叶氏民居也是一座设计巧妙的经典坊巷民居。据悉,叶氏民居的结构分为正大厝、四进和一个花厅,正大厝采用“明三暗五”的建筑手法,正看是三间房,实际上被隔成五间,与故宫午门门洞的建筑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展馆突出“老宅子晒老手艺” 的保护传承特色,是一个以传承人传习为核心,集现场表演、项目展示、保存维护、研究推广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互动式非遗展馆。在参观体验方面,队员们通过使用手机扫描展项二维码,实时同步收听相关展品的文化底蕴、制作技艺等内容。此外,队员们在“福建数字非遗体验厅”还现场体验到了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展陈方式上的创新融合,获得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官体验。


在福建省文学院讲习所学习三坊七巷文学名家生平事迹


在福建省文学院讲习所等地,队员们走近三坊七巷近现代名人名家,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史物资料,学习名人名家们的思想与故事。在文儒坊,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以及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等都在坊内居住。在始于宋代的郎官巷,因宋刘涛居此,其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郎官巷内。宫巷是福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也是三坊七巷里名人故居最多的一条巷,在这里,中国“船政之父”、晚清“同治中兴”洋务运动重臣之一沈葆桢便居住在此,他参与组建福建水师、南洋水师,是我国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也在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队员陈楗鑫表示:“三坊七巷作为古城老巷中的城市文脉,他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同时也是‘侯官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可以实地触摸历史的文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魅力,这是我们的根和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好历史文脉。”


参观福州寿山石文化陈列展